稳定币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炒股如何利用杠杆。
截至 2024 年末,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超 2000 亿美元,全年交易额达 15.6 万亿美元,首次超过 Visa(国际信用卡组织) 和 Mastercard(国际信用卡组织)。
2025 年 6 月,发行 USDC(加密货币) 的 Circle (金融科技公司)在纽交所上市,股价从 30 美元飙升至 240 美元,涨幅近 670%,让这一领域彻底破圈。
稳定币本质是 “数字外衣的法币”,与美元、欧元等法定货币 1:1 锚定,既保留数字货币转账快、手续费低、24 小时不间断的优势,又没有比特币那样的价格波动。
它像 “电子美元”,在跨境支付、对抗通胀等场景中大显身手 —— 越南水果商靠它几分钟收完货款,手续费仅几块钱;阿根廷人用它规避本币贬值,手机上就能持有 “数字美元”。
但稳定币的故事远不止于此,它背后藏着不同玩家的生存逻辑,以及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潜在颠覆。
稳定币江湖:“好学生” 与 “坏小子” 的较量
稳定币市场的两大巨头,Circle(USDC)和 Tether(USDT)(是市值排名前两位的稳定币)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。
Circle 被称为 “好学生”,最看重合规。2013 年成立时,它本想做 “比特币版贝宝”,但很快发现比特币价格波动太大,不适合日常支付。
2018 年,Circle 转型发行与美元 1:1 挂钩的 USDC,从此踏上快车道。截至 2025 年 5 月,USDC 流通量超 610 亿美元,占全球稳定币市场 24%。
它的赚钱模式简单到 “躺赢”:用户用 1 美元换 1 个 USDC,Circle 拿着这些美元买短期美国国债,年化收益 4%-5%,却不用给用户付利息,纯赚利息差。
2024 年,Circle 收入近 17 亿美元,99% 来自 USDC 储备的利息,4 年增长 110 倍。这种模式对利率极度敏感 —— 美联储利率每降 1%,它的收入就少 4.41 亿美元。
Circle 的合规性是其最大护城河。它接受每月第三方审计,储备主要由美国国债和隔夜回购构成,还符合美国《稳定币法案》和欧盟 MICA 法规。
但它与 Coinbase (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)深度绑定:Coinbase 拿 USDC 储备收入的 50% 分成,2024 年 Circle 光给 Coinbase 的推广费就花了 9 亿美元,占收入的 53%。这种绑定带来了流量,也成了负担。
而 Tether(USDT)是市场份额超 60% 的 “坏小子”,流通量约 1200 亿美元,是 USDC 的两倍。它 1964 年由前整形外科医生 John Carlo Devicenzi 等人创立,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,从不主动找监管,却成了全球最 “接地气” 的稳定币。
USDT 的争议从未断过:2021 年因隐瞒 8.5 亿美元损失被纽约总检察长罚款 1850 万美元,联合国报告称它是东南亚洗钱者首选。
但在伊朗、委内瑞拉等被制裁国家,在阿根廷、越南等外汇管制严格的地方,USDT 成了 “救命稻草”—— 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用它付货款,阿根廷小商贩靠它对抗通胀。
Tether 的赚钱逻辑和 Circle 类似,靠储备资金买美国国债赚利息,2024 年利润达 130 亿美元,超过贝莱德,却只用了 100 多名员工。
它选择离岸注册,避开严格监管,反而成了 “不受美国直接管辖的数字美元”,在灰色地带抢占了最大市场。
去中心化理想与更多玩家的混战
除了中心化稳定币,还有一群技术极客想造 “没有老板的稳定币”,MakerDAO 的 Dai (一个由其治理代币MKR的持有者组成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就是代表。
Dai 2015 年诞生,靠 “超额抵押” 维持与美元挂钩:想借 100 美元的 Dai,得抵押 150 美元的以太坊。2020 年 “黑色星期四”,以太坊几小时暴跌 50%,Dai 系统差点崩盘,大量抵押品因网络拥堵无法清算,价格一度飙到 1.1 美元。
但 MakerDAO 没有 CEO,靠社区链上投票救场 —— 发行平台代币弥补坏账,让所有持有者共担损失,硬是扛了过来。
如今 Dai 总供应量约 53.6 亿美元,远不及 USDT 和 USDC,但它证明了 “代码管钱” 的可能性。不过现实是,去中心化稳定币规模有限,毕竟普通用户更在意方便和流动性,而非 “去中心化理想”。
市场上还有其他玩家:PayPal 发行了 PYUSD(全球领先支付巨头PayPal推出的以美元为支撑的稳定币),摩根大通推出供银行间结算的稳定币,万事达卡、Visa 也在布局 —— 万事达卡允许用户在 1.5 亿商户用稳定币支付,Visa 早在 2020 年就和 Circle 合作测试 USDC 结算。
这些玩家的核心盈利模式都绕不开 “储备资金生息”:用户的钱要么买国债,要么存银行,靠利息差赚钱。不同的是,中心化玩家靠合规或灵活抢占市场,去中心化玩家则在探索更激进的金融实验。
稳定币:美元霸权的新工具?
稳定币的影响力早已溢出金融圈,成了国际博弈的棋子。
美国通过《Genius 法案》给稳定币设规矩:发行方必须 1:1 储备美元或国债,接受审计,这显然利好 Circle 这类合规玩家,却给 Tether 戴上 “紧箍咒”。
但 Tether 一边在离岸游走,一边又深度参与美国金融 —— 它通过华尔街公司买了数百亿美元美国国债,成了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。
更微妙的是,稳定币客观上强化了美元霸权。USDT 和 USDC 都以美元计价,每笔交易都在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。在被美国制裁的国家,USDT 成了 “绕开美元管制的美元”,反而让美元渗透到传统金融触及不到的角落。
政治势力也纷纷下场。有人将稳定币划成三大阵营:Tether 联盟(绑定美国商务部长关联公司和软银)、Circle-Coinbase 财团、特朗普家族的 USD one(获阿布扎比王室支持)。
传统巨头如 Meta、摩根大通也在试探,只是 Meta 当年的 Libra 因想做 “全球新货币” 被监管拍死,而摩根大通则选择服务银行间结算,保守得多。
说到底,稳定币的火爆源于最朴素的需求: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炒股如何利用杠杆,人们需要一种稳定的价值载体。它既能帮阿根廷人保住积蓄,也能让跨境转账成本骤降,还成了大国角力的新战场。这场关于货币未来的变革,才刚刚开始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短线按周炒股配资_按周配资公司平台_配资按周在线炒股观点